第一段前言:
生活在泰國北部的華人在早期。由於各種不同的原因,遷移到泰國的生活,其中台灣人比較熟知的,就在國共內戰中被迫車隊的國軍們。然而,大多數生活在泰北邊境的華人門,其實都只是單純的為了想尋求更好的生活而移動的人們。他們遷移的路線大部分是從雲南到緬甸,接著再前往泰北邊境。
在邊境生活的人們從小就要唸兩種學校,白天去泰文學校學習,晚上再去中文學校。而這一集的主角Dani,不僅要泰文與中文學校兩邊跑,她甚至還要利用週末的時間再去回教學校學習古蘭經。
回教學校,就像我們所理解的神學院一樣,一樣有考試,一樣有畢業。所以Dani在有限的時間中要上3種不同的學校,同時要通勤、睡覺、寫功課…等等,這不禁讓我感到非常佩服。
泰太:
一開始的時候是大概是什麼時候來到泰國生活呢?
Dani:
我們家的話,我很早在在泰國了,像是先前說的,我們也是從雲南那邊遷移來緬甸,然後又搬到泰國。記得是在很小很小的時候就已經在泰國了,
泰太:
對,因為在泰北地區的華人十之八九幾乎都是雲南人,而雲南人遷移的路線就是會先到緬甸,然後再移動到美塞這裡。因為中國與泰國的領土並沒有直接相連,所以必須透過緬甸這一條路線,再慢慢遷移過來的。我發現在美塞的穆斯林,有很多都是姓馬,就很好奇,為什麼在美塞有這麼多的穆斯林都是都是姓馬呢?
Dani:
其實這個也有很多種說法,像是姓馬的人在漢族裡也是有很多,像是馬雲。
這有兩種說法,第一種的話,在歷史上的戰國時期,有一個叫趙奢的大將軍,當時他被封在馬服城這個地方,所以他的後代都與馬服為世,那後面就把雙姓改為單姓。我覺得這個也很有可能因為遷移過來的都是華人,也很有可能這些華人裡面有的祖宗,也是那個時代的人。
對,但是還有一個說法,就是它取自於阿拉伯語的音譯,伊斯蘭教先知是穆罕默德。在泰國或者是阿拉伯語是,محمّد Muḥammad,所以在早期的漢譯文本中,都用這個「馬」字,因為音譯的關係。然後來到了明朝,開始大規模改名換姓的時候,很多穆斯林就會把Muḥammad中的馬字,因為發音很像的關係,就把它當作姓氏。所以我覺得這兩種說法都很很有可能是大多數華人姓馬的原因,
泰太:
原來如此,穆罕默德這個說法是我第一次聽到,但我覺得這個說法是很有根據來源的。因為音譯的關係。那順便跟大家補充一下,因為早期華人在取得泰國身份的時候,必須要取泰國姓名。所以如果大家聽到泰文名字中的姓氏,是 แซ่หลี่、แซ่จาง (SaeLee、 SaeCheng),那其實就是華人的姓氏。因為แซ่หลี่、แซ่จาง的發音很像姓李、姓張,跟大家稍微補充一下,如果下次你遇到泰國人,他的泰文名字的姓氏แซ่หลี่、แซ่จาง…等等之類的,那就非常有可能是華人。
Dani:
這個姓氏的大多數都是北部人,在南部或在曼谷那邊就很少看到。
泰太:
因為在北部的華人都是雲南人。如果是像曼谷或中部的話,他們就是要在更早的時期移動到泰國,大部分都是潮州人居多,所以在姓氏上面又不太一樣的區別。
泰太:
Dani其實現在還是一個大學生,剛剛先前有提到,除了在泰北生活的華人從小要唸兩種學校,除了白天去泰文學校,晚上去中文學校,然後Dani在週末的時候,甚至還要去回教學校學習古蘭經,等於是同時跑三種不同的學校。我就覺得天啊!那妳的時間表是怎麼安排的?
Dani:
這其實要分為兩個階段,因為在很小的時候,那時候還在上小學,那時候的話,還不是在周末唸回教學校的,我是在早上就是做完,做完禮拜後才去唸泰文。然後如果是冬天的時候呢?天都沒不亮就要出去了。
泰太:
所以早上的時間是大概幾點呢?清晨5點到7點,這樣子嗎?
Dani:
對,差不多5點,就是根據日出的時間,禮完早晨的就去唸古蘭經,然後又回來吃早餐,再準備去上泰文學校。泰文學校的話,大概會上到下午4點,然後再回來吃晚餐,接著去上中文學校,就這麼循環。但是到後來把早上的時間換為周六和周日,這樣就可以不用早起了。現在的話,其實學習古蘭經就非常的方便了,因為可以上網就有很多,或者是也有很多老師在線上教學的。
泰太:
所以到現在都還是有持續利用空閒時間在線上學習古蘭經嗎?
Dani:
對,但是現在的話就換為在網上學習,
泰太:
那它會像是一個班級嗎?就是線上課程裡面,有很多人同時去學習,還是一對一的?
Dani:
有,班級的也有,但是我現在學習的一個對一個,那之前的話,就是有分班。
泰太:
回教學校會有所謂的考試嗎?
Dani:
有有,我在第二個階段,第一個階的時候只是學習,還沒有什麼正式的考試,但在第二個階段,我在週六和週日唸的那個學校,它就是一個正式的學校會有考試,如果你考過就可以去學習更難的知識什麼之類的、
泰太:
那我也很好奇,我像你剛剛講的,這麼密集的學習時間、早上天還沒亮起床,去回教學校學習古蘭經、接著泰文學校、然後中文學校,這一整天的時間裡,應該很容易會覺得睡眠不足、很想睡覺吧?又或者是說,在這麼密集學習的時間裡,你是怎麼安排跟調適你的時間?因為我跟聽眾朋友補充一下,Dani是非常厲害的,在學校都是第一名的那種好成績,而且我記得畢業典禮,妳好像是全三年級唯一領全勤獎的人,對不對?就全部這麼多人,將近百個人當中,你是唯一個領全勤獎,所以我就很好奇妳是怎麼去安排調適妳的時間?不管是在學習、自己的時間,還有等等的這樣子,
Dani:
其實回想過去吧,我覺得大家都公認的一個現象就是都覺得說,以前的話,時間過得很慢。還沒有手機,網路還沒有這麼發達,這個時間過得非常的慢。那時候我真的覺得沒有現在累,現在其實我只上大學,但以前我上三個學校都沒有比現在累,而且那時候還可以早睡早起,我覺得網路的發達和世界的進展也是一個影響。
那麼以前的話,我也不知道自己是怎麼過來的,如果再讓我回去過,我覺得可能不會像那時候做的那麼好,另一方面可能應該是習慣了。那時候也還小,什麼都是聽從爸爸媽媽安排的,就那麼順利的過來了。一切的話都要感謝於我們的主,給我有這麼多的機會能學習三種語言,而且我覺得每一個成功都是來源於我的主,安排好的給我們的。,
泰太:
那我們知道在泰國,這個國家是以佛教為主要信仰的,很大多數的泰國人,他們心裡的信仰都是佛教。在這樣子的環境裡,妳去上學的時候,有沒有曾經因為穿著、因為身為穆斯林要包頭巾,還有穿全身的長裙,就是都要把身體遮起來,那妳有沒有曾經穿著、信仰跟大家不一樣,在學校有被欺負啊?就是說你穿這樣子、怎麼樣…等等之類的經驗嗎?
Dani:
都沒有了,是一出生到現在都沒有。首先就是因為泰國非常的開放,我從小學就開始戴頭巾,可能有的國家是不允許帶頭巾的,但是我的學校不僅允許我們戴頭巾,然後uniform也有準備特別,就是長袖長裙。
但可能還會是一些好奇吧,因為有些地方,就是在泰國有些地方,他們可能一出生都沒有見過戴 حجاب Hijab,Hija就是婦女戴的頭巾。他們第一次見的時候,可能就會有點奇怪,我去讀書的時候,有些朋友也說了,從來沒有見過戴頭巾,沒有被歧視過,但是可能他們會有一些好奇心。
但是說以前的話,有些人可能會被歧視,但現在泰國隨著時代的進步,然後網絡的發展,大家也在網上有更多的了解穆斯林。所以在泰國目前也算是一個穆斯林超多的國家,他們也很更開放了。
泰太:
而且我記得你提過在泰文學校都會有祈禱間,還有特定的制服,就是像給你們穿長裙、給你們穿長袖,就是特別為穆斯林提供,提供一個祈禱的空間還有制服。所以在這一點來講,我相信很多人都很喜歡來泰國的旅遊,其中一點就是因為泰國的包容,這種願意包容多元文化的態度會讓人覺得比較舒服自在。
Dani:
嗯,像那個百貨公司也會有祈禱間。
泰太:
對,我印象很深刻,那時候去清萊的百貨公司,然後在某一個樓層,我要上廁所,一進去第一區就是穆斯林的祈禱間,而且是做的很乾淨,環境寬敞很舒服的那一種,不像其它地方,可能就是小小一個又窄又擠。第一區是穆斯林的祈禱間,再來是殘障人士上的廁所,再來是小孩的廁所,然後男生廁所與女生廁所。就是在泰國的百貨公司裡,連這些東西都做得這麼完善,是讓我覺得蠻驚艷的部份,
Dani:
我想補充一點,我現在唸的大學好了,我現在唸的大學也非常有非常多的穆斯林,因為它有名額給南部那邊的小孩,南部大多數的人都是穆斯林。然後我們學校就有很多穆斯林,現在我們學校有一個回教社團。
然後在大學裡面,我不太確定,因為也正在蓋著新樓房,也有差不多四到六間的祈禱間,就是你去到每一個教學樓,都會有一個祈禱間,去圖書館也會有祈禱間,這是一個我對泰國很apppreciate的一個點,他們都很尊重我們回教。
第二段前言:
在台灣有許多來自印尼從事社福產業的移工,人口總數超過20萬,她們大多都女性並且從事看護或幫傭的工作。平時在街道上和各大城市的車站裡,很容易看見她們包著頭巾的身影。在伊斯蘭教齋戒月的開齋日當天,更可以看見許多的穆斯林聚集在台北車站一同歡慶,穆斯林聚集在台北車站一同歡慶的畫面,我想對於很多許多台北人台灣人都不是一個陌生的畫面。
接下來我們要聊一聊齋戒月,也就是Ramadan,是伊斯蘭曆的第九個月,在這個月裡,穆斯林須在晨禮(Fajr)至日落前齋戒,直到日落後昏禮(Maghrib)叫拜聲響起,才得以開齋吃東西。穆斯林則透過齋戒的過程自律、自省,學習到忍耐和自制的美德,也藉由體會飢餓的痛苦,來感受食物的重要性並感謝真主。
接下來,我們請Dani來跟我們一起聊聊關於齋戒月的時間還有內容,在這個期間要的事情,還有不可以做的事情有什麼呢?
Dani:
剛剛老師介紹齋戒月的內容就非常的周到了,那我再補充一點點。齋戒月是以伊斯蘭教的曆法來計算,像現今的伊斯蘭曆就是1444年,和西元曆相比的話,每一年會比上一年提前10天,所以有時會在冬季,有時也會在夏季,它的時間是沒有訂製的,那我們決定在齋戒月的第一天以及開齋那一天,都會是以看月亮來決定的,所以全球各地的日曆時間不盡相同。像比如說今天可能泰國的第一天齋戒月,但緬甸的可能是明天、每個國家的第一天都不一樣。
然後在這個月,除了大家所知道的不可吃任何食物就是禁食,那怕是一點點水也不可以喝,除了這件事以外,還有很多可以在齋戒月做的事。例如也有在經典上面有鼓勵、我們多幫助需要幫助的人,多做祈禱多做一點善事,然後在每天日落開齋的時間,大家也會到清真寺一起吃飯一起做禮拜。這麼偉大的月份,如果我們只禁食,那麼就太可惜了,因為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。
泰太:
齋戒月對我來講很有趣的一個點,就是你們可以在不同的月份裡面過年,齋戒月就是就像是穆斯林的一個新年,小的新年這樣。不像我們過農曆新年都只能在二月份,或是一月份,都是在冬天的時候,可是你們可以體會齋戒月在不同季節,在冬天、夏天、秋天所帶來的感覺,這對我來講是很有趣的一個部份。
還有關於齋戒月的,妳剛講開始的時間還有結束的時候,因為結束的時候是看月亮,而且也是因為每一個國家開始的日期不太相同,所以結束的日子也不太一樣。那我很好奇,看月亮到底是要看什麼呢? 看出來了沒有嗎?還是怎麼樣的一個狀況?
Dani:
就是看那一天有沒有見到月亮,
泰太:
如果看到月亮,就代表隔天就開始開齋嗎?
Dani:
對,是的所以每一年開齋的日期都不一樣,齋戒的第一天也都不一樣。
泰太:
那妳還有印象是在幾歲的時候開始過齋戒月?
Dani:
我們家的話,小孩很小就開始鼓勵了,可能只給我們做半天,說12點就可以吃了,讓我們慢慢地學習。在幼兒園的時候,就有開始和父母一起早上起來吃飯,但小時候可能只有待到半天,沒有到日落。
泰太:
了解,那你們全家都是穆斯林嗎?妳是從小時候一出生,就因為家庭的關係而成為穆斯林,還是說你長大之後再去做這樣的選擇?
Dani:
從小就是穆斯林了,從爺爺奶奶那一代就開始,爸爸那一邊和媽媽那一邊也都是穆斯林。
泰太:
所以從小時候開始,一開始就覺得成為穆斯林,是很自然而然的一件事情。然後也從幼兒園,那大概就是五六歲的時候就會開始齋戒,先從半天開始,再隨著你越長越大,再慢慢拉長時間。那妳有沒有曾經遇過什麼有趣的事情?比如說小時候,因為太餓啊,偷偷吃食物啊,或是跟朋友之間在齋戒月中,有沒有發生過一些印象很深刻很有趣的事情。
Dani:
小時的話,那時候還不懂事,肯定有偷吃過,因為那時候也還不懂齋戒月的真正的意義,就什麼也不知道,只是跟著家裡人起來早早的吃飯、做禮拜,然後白天又再吃飯,什麼之類的。長大後,慢慢懂它的真正的意義後,我才覺得其實如果說到禁食是最簡單的事情,像在打工的人,有些人早出晚歸,他們的第一餐,可能是晚餐可能是晚飯,但他們也都順順利利地過完每一天,更何況我們還能再在日出之前還可以吃飯,非常的簡單,沒有什麼壓力,
泰太:
那我們接下來聊到開齋日的那一天。開齋日這一天,身為穆斯林的泰北華人,跟其他國家的穆斯林比較不一樣的一點是,你們會做一個東西叫做「油香」,也就是俗稱是「油餅」,這其實是中國回族的傳統食物之一,妳有曾經跟家人一起親手做過嗎?
Dani:
有,我們家每年都會做,都是媽媽在做啦!其實這個油香,如果是泰國穆斯林,他們不會做,只有華人穆斯林才會做,而且每一家的的味道和傳統也不一樣,都是直接祖先傳過來怎麼做,每一家的樣式啊。有些人用紅糖,有些人用白糖。
泰太:
那做起來像是一個大餅乾嗎?一塊圓形的大餅嗎?還是說他吃起來是什麼樣的?
Dani:
是餅乾類的,也是用麵粉和糖去做。大塊的,在北部不太看到大塊的,它會有一種形狀,就是先把它切成一條一條的,然後把它黏看起來像可頌一樣,但有家的也是比較圓,它會有一個形狀。
泰太:
所以依據每一個家庭喜歡的形狀會不太一樣,那開齋日那一天,除了泰北的華人們會做油香之外,還有一個很有趣的就是會包紅包、而包紅包這件事情就不僅限於泰北華人,是在每一個國家的穆斯林都會包紅包。
Dani:
是的,因為開齋就像中國人過年一樣,我們去清真寺做完禮拜之後,就會去拜訪親戚、親友,大人的話,就會包一點小紅包給小孩,以前的話,就會說獎勵你什麼這樣的,就像禁食很辛苦,這個獎勵你什麼之類,給小孩的一個意義吧!
泰太:
那除了紅包之外,開齋第一天也有許多穆斯林,也就是全球每一個國家的穆斯林,都會吃一個東西,叫做椰棗。
Dani:
其實在開齋的第一天就開始吃了,在我們日落可以吃食物的時候,有些人他們就只吃兩顆椰棗和一杯水這樣,
泰太:
所以椰棗是在齋戒月,然後日落後可以進食的一段時間就會吃了,而不是說在開齋第一天。
Dani:
對,在齋戒月之前,如果有老人家的人,就會有很多人去送給他,甚麼之類的,
泰太:
你們在開齋第一天也會像過新年一樣,去家家戶戶拜訪,祝賀新年快樂啊,然後也會帶椰棗這種伴手禮去送給親戚好友嗎?
Dani:
沒有去送給親戚,但是每一家都會擺著一盤椰棗和一盤油香,每一家都會,但只是華人而已喔!、
泰太:
還有另外一個食物,我想來過泰北的人,特別是清邁清萊,來玩過的人都很喜歡的一個泰北美食,叫做「ข้าวซอย咖哩雞麵」。這一道泰北美食受到許多人的喜愛,我曾經問過身旁的朋友,十個裡面有九個說他們最喜歡的食物就是ข้าวซอย咖哩雞麵。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好奇,為什麼咖哩雞麵都是雞肉或是牛肉,但是從來沒有搭配過豬肉,我這邊曾經聽過一個說法,ข้าวซอย是由穆斯林帶進來泰國的,然後再因為與泰國當地融合所發展出來的一個美食,不知道妳有沒有聽過關於ข้าวซอย的故事?,
Dani:
對,其實ข้าวซอย是泰國北部這邊的食品,也是一個特品,它也有好幾種說法。有的人的話說,因為以前泰國北部這邊,因為它離緬甸很近,然後從雲南遷移來的人,一部也是從緬甸過來的,所以他們就說當時的穆斯林華人,他來到泰國這邊做生意的時候,就讓泰國北部這邊的人得了靈感,所以就有了這道食品。但有些人也說,不是因為穆斯林華人而得到靈感,而是從緬甸那邊得來的,因為緬甸那邊也有一個食品,很像ข้าวซอย的味道,就有這兩個說法。但是總是ข้าวซอย是真的很好吃就對了。
第三段前言:
汶萊、孟加拉、印尼、伊朗、伊拉克、阿富汗、巴基斯坦、巴勒斯坦、敘利亞、沙烏地阿拉伯、土耳其、摩洛哥…等等,這些國家都信仰伊斯蘭為主。然而,穆斯林在不同的國家中的樣貌好像也都不太一樣。
不知道大家一開始接觸到穆斯林的印象是什麼,或許有些人也跟我一樣,一開始都是來自於比較負面的一些恐怖攻擊的新聞。之前,我們在新聞當中會看到這個聖戰,它其實是來自於古蘭經中的一個詞,叫做jihad。我們會常在恐怖攻擊中的新聞聽到這個詞,但其實都誤會了它真正的意思,或是沒有瞭解真正的意思。
在古蘭經中,jihad一開始的本意是希望穆斯林可以藉由反省、紀律、還有努力這種精神,來達到一個奮鬥的結果,努力的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人。可是現實是人性是複雜的,恐怖組織打著聖戰的口號,口中說著要為阿拉而戰,但實際上做的又是不一樣的事情。
接下來我們要聊聊關於古蘭經的部分,古蘭經是每一個穆斯林都必須畢生學習的,那來問一下Dani,妳從小就在回教裡面開始學習,學習的內容應該很廣講不完,那你可以跟我們講一下,古蘭經到底有多厚,或者是它的內容大概是怎麼樣呢?
Dani:
好?學習是穆斯林的天職。首先,不可缺少的就是一生下來,我們就需要學習古蘭經,裡面有很多故事也有需要我們服從的命令。那我在回教學校,除了學古蘭經以外,其次就是學習如何做禮拜,在每個節日要做些什麼事情,然後去瞭解那些節日真正的意義。在別的宗教看來,穆斯林好像有很多規律,也有很多事情需要禁止,那在古蘭經上會告訴我們,這些需要禁止的意義到底是什麼。當你更多的瞭解之後,你就會發現這些需要禁止的規律其實很簡單,然後在科學家,我們需要禁止的這些東西科學也研究出來是對我們好的,
泰太:
那在學習的過程當中,是不是也必須同時學習阿拉伯文?你們所讀的古蘭經的語言是泰文?中文?還是阿拉伯文呢?
Dani:
是的。首先要學古蘭經,就必須要先學阿拉伯文,因為古蘭經本身就是阿拉伯文,但是可能就會有一些翻譯,如果在泰國就可能學習古蘭經翻譯文泰語,在中國就學習古蘭經翻譯為中文…等等之類的。
泰太:
所以你一開始在學校所學的都是阿拉伯文為主,但學習古蘭經的意義和故事是用泰語學習。那像我剛剛所提到的聖戰,在古蘭經當中,jihad的真正意思是怎麼樣,可以再
多跟大家解釋一下嗎?
Dani:
〈jihad〉是自於另一個詞,在阿拉伯文上的意思是,像我們奮鬥,這個是阿拉伯文直接翻譯的,奮鬥,勤勞什麼之類的。但是如果在宗教上面的話,就是try嘗試。在宗教上就是嘗試,然後奮鬥地去信仰我們的宗教,去做善事去宣傳我們的宗教、這些都可以叫〈jihad〉。
泰太:
那你應該也看過那些在其它國家阿富汗、伊拉克所發生的恐怖攻擊的一些新聞,你會不會覺得他們對於聖戰的理解,就是在不同國家裡面好像不太一樣?還是說不知道?對於這個,妳有什麼看法呢?
Dani:
我覺得其實我們看到的畫面,也許是做新聞的人想要我們看到的畫面,事實可能不是那樣。其實他們說的太可怕,但如果大家願意打開心來真正的瞭解、真正的學習,其實並沒有那麼可怕,並不是像新聞播出來那樣的內容。
泰太:
我相信很多恐懼是來自於不了解、不真正的瞭解,因為未知而感到害怕、恐懼,但如果我們願意敞開心胸去開始了解古蘭經中原本真正的東西。就會發現其實很多教條規定,它其實是其來有自,而原意也不是真的這麼可怕的。那接下來在伊斯蘭教的規定裡面,在結婚這一件事情,如果我今天要嫁給一個信仰伊斯蘭教的人,我就必須跟他信仰同一個宗教才能夠結婚,真的是這樣子的嗎?
Dani:
是的,根據伊斯蘭教的經典是不可以和別的宗教結婚的,除非他們重新皈依伊斯蘭教,但是也不是每一個人都遵從這個經典,可能有的人他們也尊重每個人的信仰。
泰太:
像隨著時代的演進與時代背景不太一樣,其實我也有聽過信仰伊斯蘭教的人跟不同宗教的人結婚,又或者是說他結婚的對象,雖然是伊斯蘭教,可是他並沒有也跟著他信仰同一個宗教,但他們之後的生活都還是很的。所以是不是因為時代演進的關係,像這些所謂的教條也變得比較不是那麼的重要,重要的是你的心裡的態度。
Dani:
其實非常重要,就算隨著時代的改變,經典上的教導還是同樣的重要,但是像老師說的,時代改變人的觀點也改變,我們不可能要求每個人都活在以前。但是這也是宗教的一個考驗,考驗我們是否真正的真誠,像我之前說的,在學校裡面有規矩是不可以帶手機,但一定一定會有人偷偷的帶手機,對吧?但規律可能永遠都是規律。
泰太:
但也有人不尊重規律,所以那妳自己之後在找結婚對象的時候,也會希望對方是跟你信仰同一個宗教的嗎?
Dani:
Inshallah إِنْ شَاءَ ٱللَّٰهُ
泰太:
這是什麼的話?
Dani:
Inshallah إِنْ شَاءَ ٱللَّٰهُ 我們會有兩個詞,通通常說第一個就是印象,印象就是我們不知道之後會有什麼發生,就會先說這句話。比如說老師問我,你想要哪一年畢業,我就說希望4年後能畢業Inshallah إِنْ شَاءَ ٱللَّٰهُ,如果真主阿拉有意願讓我們在4年後畢業,我們也會在4年後畢業,因為我們信仰每一個過程都是真主阿拉所安排好的。
這是在穆斯林對某一事件過往每一計劃中的事情,他在將未來按照阿拉的意願發生的一種信仰,是一種信仰的表達方式。
泰太:
哇。那這句話是阿拉伯文嗎?
Dani:
是的,Inshallah إِنْ شَاءَ ٱللَّٰهُ
泰太:
不錯耶,我要把這句話學起來。那最後呢?想要請妳跟大家分享一段在古蘭經中,你很喜歡的內容。
Dani:
古蘭經的話,它分為30部,其中的在古蘭經的首張,它的開端有一段對我印象很深刻然也是我非常喜歡的一段話,我把它唸出來 ن ْستَ ِيَّا َك نَ ْعبُ ُد وإ ِيَّا َك نَ إ (讀音:意呀噶那兒部度 哇意呀噶那思搭英)
意思就是我們只崇拜你只求你相助,這個你就是指真主阿拉。在這裡阿拉在教導我們崇拜與求助的唯一對象就是獨一的創造主,那個主就是阿拉。作為我們宗教,我們是一個姓氏,作為姓氏的話,我們應該明白,人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,我們必須要求住於全能的主宰就是阿拉。這節經文所表達的信念就是伊斯蘭信仰核心的基礎,所以在我每次遇到一些問題和一些挫折,覺得這是一件過不去的坎。然後我想起這一段話,我和阿拉求助。每一次,真的每一次,我和阿拉求助一切都會過的順利,所以我就非常喜歡這段句子。ن ْستَ ِيَّا َك نَ ْعبُ ُد وإ ِيَّا َك نَ إ 如果你真的真的不知道要往哪裡走,向真主求助,一定會有出去的地方。
泰太:
好喜歡妳分享的這一段,謝謝你。那最後還有什麼想要跟大家說的嗎?
Dani:
好,那在這裡也想藉這個機會告訴大家,大家所認為的恐怖主義的宗教其實沒有那麼可怕,希望大家把心敞開,真正的了解伊斯蘭並慢慢的學習。我相信大家會發現伊斯蘭是個完整且美好的宗教印象,然後也再次感謝老師把穆斯林的泰北華人的故事,在這裡分享給大家。
幕後小彩蛋
泰太:
聽到這裡,相信你我都不難感受到。身為穆斯林的Dani對於伊斯蘭教的虔誠與信仰,但實際上身為大二生的Dani來說,其實她也是在這兩三年才意識到伊斯蘭教的美好,進而更加地去認識與了解,
Dani:
對了,我想分享給老師,之前我對我的宗教我沒有這麼的認真,其實我是到後來有一個博主、他之前他是藝術方面的博主。然後有一天,他覺得活著很沒有意義,於是就去尋找活下去的希望是什麼?然後,他就去學習很多個宗教,事實上,每一個宗教他都去學習,原本他是一個什麼都不信的人,直到他學習了穆斯林。他就在 Instagram裡面分享很多。
我才知道我身為一個穆斯林,我還不好好學習,不珍惜什麼的這樣,我才意識到,我忽略了很多,我才慢慢回來,以前就好像只是當一個門面的穆斯林,這樣沒有好好認真。
不知道在今天的這一集內容當中,你最喜歡的部分是什麼呢?或是哪一個部分,讓你覺得很有意思、歡迎、留言,或是回信與我分享,你可以用你自己喜歡的方式來支持泰太。不論是訂閱節目、追蹤ig、訂閱電子報、以及大方贊助本節目,我都會非常開心喔!你們每一個回饋與支持,真的都是我可以繼續做節目下去的很大的動力之一,謝謝你們,謝謝正在聆聽的每一個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