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次
2014年,學校同事約我去佛堂吃飯,那是我第一次體驗在佛堂吃齋飯。帶著香油錢20泰銖,禮貌性地拜一拜後,便鑽進後方的小食堂。原本只是帶著好奇心去看看,沒想到卻在吃下一口豐盛的美味齋食後,身後有如小當家的飛龍與火花在跳躍轉圈。
原來,素食可以做得這麼好吃啊!
清爽、有味、口味豐富外還可以帶點辣,食慾完全大開!
記得那一餐有四樣菜,外加湯、甜點、水果,整個被佛堂裡的美味齋食而感動的我,在之後的連續八天都來這裡報到吃飯。同時這也是我與九皇齋節的第一次接觸,原本非素食者的我,在這次的體驗後就對泰國的素食躍躍欲試。我甚至覺得想,就算以後要成為素食者,也不會有適應上的問題。
眾說紛紜的九個由來
九皇齋節從每年農曆的九月初一開始,而這節日的原由眾說紛紜,現已不可考究竟何者為正確的了。但很確定的是,這個由華人所傳過來的節日,儼然已成為泰國一年中很重要且普遍人都響應的重要節日之一。而究竟為什麼要一連吃9天的齋食呢?有以下幾個由來:
1. 明朝滅亡後,遺臣們在每年重陽節的祭拜九代先皇以表哀思,進而演變至今。
2. 明末清初的運動領袖第九皇子,以犧牲自己的方式來讓百姓立靈弔祭,讓清兵以為是宗教祭祀,因而無法藉口謀反屠殺,讓百姓們逃過一劫,因而紀念。
3. 為追念清朝天地會創始人與其結拜兄弟等九人,忌官方而改以九皇大帝的名字奉祀,而後漸漸傳開。
4. 是為紀念九個反清復明而被處死的義士。
5. 相傳北斗星之子化身於凡間,在大清期間起義卻不幸兵敗,之後托夢說有九位英雄好漢是北斗九皇大帝轉世,若能定期祭拜則能消災解難。
6. 在泰國經商的華人,某年因颱風因素無法回去福建參加九皇勝會,於是按照習俗開始吃齋,泰人見華商的敬拜之心,亦循禮而仿效膜拜。
7. 拉瑪一世時期(現為拉瑪十世),許多華人在泰國普吉島採錫礦,某年爆發瘧疾,請了劇團唱神宮戲來驅疫除魔,疫情獲得改善,而後泰國華人善信白衣素食,以迎接九皇佛祖。
8. 拉瑪三世時期,中國戲團去普吉島旅遊時,團員們陸續發燒生病,為表治病及敬神之意,全數人發願吃素而後竟都不藥而癒,於是當地泰人開始流傳吃素十天,可淨化心靈等之說。
9. 拉瑪五世時期,從中國來普吉島表演的劇團為躲避瘧疾,全部人都吃齋,引起當地華僑起而仿效。
融入
這個由華人所傳入的九皇齋節,已經徹底地融入泰國文化生活中,每年快到農曆九月時,便可在路上看見海報與宣傳,超市也擺出齋食專區,甚至有不少餐廳也推出素食Buffet。
泰文的เจ,就是指「齋」的意思,發音很像英文字母 J。順便提一下,清邁真是素食者的天堂,店家與餐廳的選擇多多,也或許因為西方長居人士眾多,所以泰式與西式素食一把罩,都好吃到不得了。
如果要來泰國玩,十分推薦選擇在農曆九月初時期,可以來感受一下九皇齋勝會喔!